台灣地區閩南族群文化的傳統婚俗

台灣地區閩南族群文化的傳統婚俗拮取一部份作一介紹:
(一)六禮 台灣地區的閩南傳統婚俗,多半仍沿襲自周朝的「六禮」,
其制定了結婚的過程與儀節,隨時代變遷,名稱及程序稍有改變,簡述如下— 古:
納采→問名→納吉→納徵→請期→親迎 說媒→交換庚帖→訂婚→下聘 今:送日子→迎娶 議婚→下定→小聘→大聘 (小定) (大定)
1.納采:兩家若是條件相當,則由男方先遣媒人到女方家中提親說合,女方家 長為確保女兒”未來幸福”亦先了解男方身家底細,
有答應亦有婉辭。

2.問名:女方同意後,<第一步>男家需至女家探視,由準新娘奉茶,男方母 親或女性長輩端詳準新娘是否有破相,
例如:斷掌(剋夫,不會”蔭夫 家”)、鴨母蹄(扁平足,走路如鴨母蹄,俗謂”賤骨頭”),
<第二步> 將生辰八字交給男方,兩家分頭找算命師合婚有無相剋,並徵求祖先 神明的旨意,若一切順利,始續談婚約。

3.納吉:進入主題,開始商量聘金與嫁妝。

4.納徵:男方將約定聘禮送往女家,正式定親,訂婚之禮稱「茶禮」,
取其不移植的含意(「茶不移本,植必子生。」)女子受聘則謂之「食茶」,受了茶禮便有信守不渝的義務,以古禮言,
至此女方雖未過門然已屬夫家,若期間退婚則有違其”貞節”。

5.請期:男方選擇良辰吉日通知女方。 6.迎親:依照規定前往迎娶,成婚。
(二)禁忌&禮俗
1.訂婚的禁忌 (1)男方送來作為聘禮的豬肉,因俗有云「食你的肉,無啃你的骨」,故豬腿帶骨頭部分要退回男方。
(2)禮餅新娘禁食,新娘吃了自身的喜餅,將損其喜氣。
(3)祭告祖先時,香柱不得重複插入香爐,恐有重婚之忌諱。
(4)送男方返家,至門口不得說「再來坐」等招呼語,以免女方有再嫁的顧忌。

2.婚嫁的禁忌 (1)安床後到新婚夜前,找一個未成年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,
因為傳統認為睏空舖,不死尪,亦死某,是個不吉的凶兆。
(2)結婚成親之日,新娘出門時嫂嫂不能相送,因為嫂與掃帚星的掃字同音,不吉利。
(3)成親日,新娘離開娘家時,大家要哭得越痛快越好,因為哭發哭發,不哭不發,若是不哭的話,反而犯了禁忌。
(4)新娘的衣服忌有口袋,以免帶走娘家的財運。
(5)由於鮮花容易凋謝,故婚事應避諱,只有連招花和拓榴不禁。
因為前者的紅色花瓣開自葉心,其狀可以意喻閨女出嫁,誠待丈夫,後者則意多子多孫。
(6)在迎娶的途中,如果花轎相逢,便叫作喜沖喜,會帶來不祥的,不妨由雙方媒人拿出事先預備的花來交換,
即俗稱的換花,這樣便能化解厄運。
(7)所謂歸寧,便是結婚後三天,新婚夫婦攜帶禮品回娘家,切忌應於當天落日前趕回夫家,
不能留在娘家過夜,若有特殊原因無法回家,應分開睡以免新娘蜜月裡的血光沖撞娘家人。

3.其他相關禮俗 (1)食姊妹桌:新娘在結婚出發前,要與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飯,表示離別,大家都要說吉祥話。
(2)潑水:在新娘上禮車後,女方家長應將一碗清水、稻穀及白米撥向新娘,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,
並祝女兒事事有成,有吃有穿。
(3)擲扇:禮車起動後,新娘應將扇子丟到窗外,意謂不將壞性子帶到婆家去,
擲扇後必須哭幾聲,且在禮車之後蓋竹篩以象徵繁榮。
(4)忌踩門檻:門檻代表門面,所以新人絕不可以踩門檻,而應橫跨過去。
(5)進洞房:以竹篩覆床上,桌上置銅鏡以壓驚,新人一起坐在預先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,
謂兩人從此一心,並求日後生男。然後新郎揭開新娘頭紗,兩人合飲交杯酒,
並共吃由黑棗、花生、桂圓、蓮子等物做成的甜湯,象徵早生貴子。
(6)忌坐新床:婚禮當天,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,而新娘更是不能躺下,以免一年到頭病倒在床上。

(三)婚後禮--歸寧
1.婚禮隔日,由女方家兄弟到男方家迎接新娘歸寧。
2.首次回娘家,先宴請小舅子,俗稱「頭返客」。
3.岳家亦擺設酒宴宴請女婿及親朋好友。
4.女婿的位子是面向廳內右邊第一位。
5.新娘的兄弟代替岳母夾燉雞之一隻雞腿請新郎吃,表示岳母疼愛女婿。
6.有時,廚師會故意將雞蛋炸得滑滑的,戲弄女婿。
7.宴畢,新郎拿出一大紅包,相當於一桌酒席的錢,放置宴桌上,俗稱『壓桌』。
8.隨後,由岳父陪同女婿,引薦女方之諸親長。
9.岳家宴請女婿,一定在中午,以便於黃昏前回到男方家。俗稱「入門鳥,生查埔」。
10.新娘和新郎要回家時,岳家要準備兩根帶葉的紅甘蔗及一對帶路雞,以及米糕,分送親友

此文章轉載來至他網知識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rrot01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